创新创业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创新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18 13:03: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
 科学技术从人类诞生起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依靠科学技术已是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是离不开创新的。 
    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
    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今天,而对世界科技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担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学校,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学校正处在发展的新高潮,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材,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就业。中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材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职高),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为中专)。这些学校的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技术人员和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与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直接挂钩中,而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材的重要基地。
    中职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对专业理论有了相当的掌握,已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校期间,学校应多注意学生在专业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而目前在职业教育中,我个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从初中上来时,学习成绩不好,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及习惯不理想,从而导致了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的专业不积极,学习松懈。以致于,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深,不扎实,创新意识低下,创新能力水平低下。 教学方面。课程的结构欠合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比重不当,教学方法死板,教学研究不够,实践内容安排简单,学生技能单一不扎实,知识面不够宽广。师资方面。双师型教师少,教师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专业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专业资深人材少,教学能力不够高。
    面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的新形势。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业责任。要求教师自身创新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大大提升。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师资培训来实现,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学习,开阔教师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创造思维和技法。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成功人士来学校兼职从教,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在教学方面,应让学生成为主动者,把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放在首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能只进行大量验证性的实训和学习,而是要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实习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理论联系实践,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播放录像等形式,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创新的环境中来,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汲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良好习惯。 同时,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考,科学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问题发现和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更自觉地进行发现活动并取得成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提高。 
    在专业教学中,要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企业,工厂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地。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中,参观或参与。并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专业方面的调查,探讨。开展专业方面的竞赛,专题讲座,个人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塑造学生的自信心和个人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另外,在专业考核上,应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重点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考核。引导教学朝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创新,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生活的小事做起,中等职业学校就广泛宣传创新理念和创业理念,让师生都认识到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材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制定相应激励等办法来促进和保证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强盛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需要。但学校办好创新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容易之事,而是需要学校,师生拥着创新的心和创新的精神,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学习和探索的。 这样,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能力强,个人品质好,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