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办汤亚钰老师《语文》院级教学公开课
1.教案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日期 | 2023年1月6日 |
|
|
|
班级 | 22对口6班 |
|
|
|
课题: | 劝 学 | |||
教学目的要求: | 1.赏析文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用法;2、领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和方法;回路和网孔的概念;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
3.感悟工匠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的深刻影响。 | ||||
教学重点、难点: | 1.赏析文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用法; | |||
2.领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 ||||
授课方法: |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 |||
教学参与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 腾讯会议、多媒体、教学视频 | |||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
| |||
|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作 业 | |
|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 附记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课前准备 1、建立语文课程网络讨论组; 2、上传微视频《劝学》(颜真卿); 3、准备教学资料。
二、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约7分钟) 1.复习回顾:文学常识、文章脉络结构 2.展示图片 ① 学生讨论,现代社会里对“人”的要求有哪些? ② 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用10个字概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② 引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听配乐朗诵,整体感悟。
三、师生互动,探究经典 ㈠ 探究论证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约8分钟)
1. 检查读书情况,请学生读; 2. 请一位同学分析“青—蓝 冰—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3. 引出本段论证方法: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 4. 请学生找出段中设喻的其他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 上传教学资源
板 书
由家经典引入,启发学生思考“学什么”?
出示任务单
讲授法 归纳法得出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 学生查阅并预习新课
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结合实际,思考学习的目标
诵读并思考
运用“比喻论证”分析段中其他句子
|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 附记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5. 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6. 得出结论: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规范自己。
㈡ 归纳学习作用,指导生活实际(约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 2. 学生讨论,分析比喻句的作用; 3. 得出结论:学习的作用——事半功倍。 4. 头脑风暴:结合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谈谈学习的作用。
㈢ 小结方法态度,感悟工匠精神(约15分钟)
1. 学生代表朗读,教师点评; 2. 学生讨论,分析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 3. 得出结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4. 观看视频:《大国工匠:郑兴——巧手铸星船,匠心舞九天》 5. 拓展延伸:作为职业高中学生的我们,对工匠精神有哪些切身的体会呢?
|
板 书
出示任务单
板 书
出示任务单
教师指导
播放视频
|
讨论
学生谈体会
学生讨论 自主学习
学生谈感受
|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 附记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四、归纳小结、总结方法 (约4分钟) 1、知识与体系小结 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运用 和 论证方法给我们阐述了 、 、 三方面内容,反复阐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学习取得,并从中指出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与态度是 、 、 。 2、方法与思想归纳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也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是一致的,我们要将古人的学习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儒家精神牢记心中。
五、布置作业、拓展提升(约1分钟) 运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完成200字语段写作,体现出你对学习的感悟和思考。
|
教师总结
|
学生总结
|
附: 《劝学》全文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PPT
3.说课稿
《劝 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是对口高考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三课,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本单元主要是通过阅读鉴赏,启迪学生智慧、巩固文言基础。
《劝学》是荀子的一篇论说文。作者阐述了在学习方面的观点。把《劝学》安排在本单元,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赏析文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用法;
2. 能力目标:领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3. 情感目标:感悟工匠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的深刻影响。
(二)教学重点:赏析文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领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 诵读法:通过欣赏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之美。
2. 讨论法:提出问题,通过自由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任务驱动法:用授课任务单贯穿课堂始终,明确学习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
1.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 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五、教学过程:
结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回顾:由学生自主梳理回顾文学常识、文章脉络结构
2.文化导入:展示图片,引出话题“学习”;
(1)学生讨论,现代社会里对“人”的要求有哪些?
(2)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用10个字概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3) 引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听配乐朗诵,整体感悟。
(二)新课讲授
以三张任务单贯穿课堂,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1. 探究论证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检查读书情况,请学生读;
(2)请一位同学分析“青—蓝 冰—水”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3)引出本段论证方法: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使得说理生动形象;
(4)请学生找出段中设喻的其他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6)得出结论: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规范自己。
2. 归纳学习作用,指导生活实际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讨论,分析比喻句的作用;
(3)得出结论:学习的作用——事半功倍。
(4)头脑风暴:结合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谈谈学习的作用。
3. 小结方法态度,感悟工匠精神
(1)完成学习任务单;
(1)学生代表朗读,教师点评;
(2)学生讨论,分析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运用;
(3)得出结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4)观看视频:《大国工匠:郑兴——巧手铸星船,匠心舞九天》
(5)拓展延伸:作为职业高中学生的我们,对工匠精神有哪些切身的体会呢?
(三)归纳总结
1. 学生作知识与体系小结
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运用
和 论证方法给我们阐述了 、 、 三方面内容,反复阐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学习取得,并从中指出了学习的正确方法与态度是 、 、 。
2. 教师作方法与思想归纳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也是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点也是一致的,我们要将古人的学习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将儒家精神牢记心中。
(四)布置作业
运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完成200字语段写作,体现出你学习的感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
4.上课实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