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学院改革 前提在规范管理 关键在激发活力
深化学院改革
前提在规范管理 关键在激发活力
——赴广东兄弟院校学习考察感想
2015年11月2日-6日,我院组织学生工作处、后勤保卫处、校企合作办一行四人赴广州工贸技师学院、东莞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就办学理念、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学习考察。三所院校的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此行,通过学习考察三所院校的校容校貌、经验做法、听公开课、座谈交流等方面,全面了解了三所院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科学管理、执着的创新开拓精神以及所取得的丰硕办学成果,近距离了解了兄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动态,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学院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
一、体会
三所院校的办学理念新,办学思路明确,集中反映在创新、胆识和务实上。新的创新理念已成为院校每位教职工每时每刻必须面对的现实,大家立足岗位,创新思维、大胆工作,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促使他们对看准的事,既敢做,又必须做,而且最终一定做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在顶层设计上,学院结合实际,明确办学目标,凸显了各自的办学特色,每年一次对各类管理的持续改进,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在教学管理上,超前的一体化课程改革、骄人的大赛成绩、校企双制的融合,确保了教学的质量和生源的数量,形成了良性循环;在学生教育上,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教育,学生管理已成为每位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学生制度和规矩严格执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在日常管理上,一切按制度考核,按规矩办事,重大事项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后勤服务完全市场化,形成了民主、科学、公开、井然有序的质量管理体系。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追求卓越、共筑梦想”学院精神,确保了近几年来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办学特色华章卓著,成为技工院校的领跑者;东莞技师学院的中英国际贸易班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公开课更是感染了我们。整个一体化公开课程的教学内容由英语基础、专业和实习课三位教师共同采取双语制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学徒制模式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必须相互沟通、精心谋划、共同备课,才能在课堂起到效果。课堂上,三位教师与学生用英语互动交流,学生争先举手发言,对回答的问题,老师及时引导纠正,使课堂生动而又活跃,完全把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点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学改革更加贴近了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真正把教学过程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目前,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东莞技师学院的特色品牌;深圳技师学院的优美校园环境、先进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的企业底蕰、项目教学课题的引入、超前的管理模式、校企合作特色办学等更有它自身的特点。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无论在考察过程中,还是过程之后,感觉到各个学院在办学的特色风格、制度规矩的执行、岗位人员的考核、超前的课程改革、校企双制的融合、骄人大赛的成绩、国际合作的交流和创新的举措上都结合了自己的特点来静心谋划、静心雕琢、静心坚守学院发展目标。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值得我们学院去认真思考。
二、启发
1. 明确的理念给办学指明了方向。此次考察的三所院校,办学目标都是十分明确,理念超前,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如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办学理念:“一个目标、三个特色、三个接轨、八大优势”,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全国一流的技师学院;东莞技师学院明确立足自身条件,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建设好“学习型工厂”、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品牌教师队伍,打造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深圳技师学院坚持“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学院立足占地560亩、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区的优势,以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为宗旨,准确把握“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健康的人格”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示范性高等技工院校,打造技工教育品牌。学院明确“一二三四”办学指导思想(“一”是指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二”是指两个前提,即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三”是指三个基础,即突出教学核心地位、狠抓学生管理、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四”是指四项工作重点,即实施高端带动战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校企合作水平、注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更加贴近学院的发展实际。这些院校的办学理念,可谓与时俱进、着眼未来,他们明确的办学理念、超前的思想为院校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内涵建设是办学的动力,务实的教学特色是办学的保障。所考察的院校,都将内涵建设作为院校工作的基础,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上都以制度、规矩管人、管事,以抓教学质量为先导,充实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建立了学习型工厂,推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在学院形成了学生积极上进、努力学习、争创世赛选手的氛围,培养了一大批教学业务精、动手能力强、有企业工作经验、懂科研、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且把教研课改、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产学研活动落到实处。广州工贸技师学院构建出一套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体化课程改革体系,并作为人社部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深圳技师学院严格按制度来管理学院,实施高端引领带动战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依靠企业合作的优势资源,用科研引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转变理念,并借助网络等多种媒体,促进校内教学研究氛围,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反思与提高,每年都有高质量的课题完成,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课题就更多,推动了教育教研改革,提升了学院内涵的建设,办出了学院的特色;东莞技师学院开展的中英、中德国际合作班和学习型工厂,打破了学科体系,进行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改革,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能。通过考察学习和深入课堂的听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是学院的管理制度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奖罚到位。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主动性,注意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课程改革开始,每堂课教学要贴近企业的需求,确保每堂课程的质量。三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通过多形式教学方式,启发引导,科学指导,适时点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才能办出学院的特色。
3. 深化改革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院育人质量的高低,三所院校在抓教学的同时,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育人为本,形成了自己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东莞技师学院的“三自教育”落实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上,每班学生在固定点位上进行轮值,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导护教师巡回检查考核,使学生养成了自我遵守纪律的行为;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素质教育体现在校园的环境上,他们利用国赛基地的独特条件和参加比赛获奖同学情况介绍,校园内到处都能看到素质教育的宣传,到处都能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养成性,校园的“首文化”更是素质教育的深层表现,是学院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形成了素质教育管理的特色;深圳技师学院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校园环境和教学中,狠抓学生管理,以全员育人为理念,注重培养目标的能力本位。
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管理,三所院校处处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责任为基准,以优质服务为己任,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4. 创特色院校,前提在规范管理,关键在激发活力。在学习考察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在众多院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学校首先是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二是要在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行为中执行规范,不能盲人摸象,随意而为。三是要破解改革中的难题,仅靠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投入等外源性扶持是不够的,关键在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如: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的校园面积不大,但他们利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培训基地的条件,培养参赛选手,成为全国世赛参赛最早、参赛最多、获奖最多的院校;东莞技师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每年都安排教师到国外和企业进修,学院教师赴国外进修就达100多人,走出了一条“技能+学历+国外证书”的高技能培养特色办学之路;深圳技师学院以“三位一体”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抓内涵建设,促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了办人民滿意技工教育,创一流技工教育的发展特色。多个课题、教具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并且与企业合作,在产学研上的产品获国家专利,并投入生产。另外,通过校企双制,项目教学等形式实施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毕业生供不应求。
总之,此次考察使我感慨万千,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使我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重新激发了工作热情。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使学院的各项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院长室 葛小平:本人借此学习考察之机,将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