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出实招,打造学院发展新动力——赴苏州、常州技师学院学习考察感想
动真格,出实招,打造学院发展新动力
——赴苏州、常州技师学院学习考察感想
2018年12月13日由市局职建处牵头,学院具体组织的市技工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及学院校企合作办、招生办等部门负责人赴苏州、常州技师学院就中外合作办学理念、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市人社局蒋洪涛付局长、职建处丁建新付处长百忙中参加了考察。两市人社局分管局长及院校的主要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并陪同参观校园、学生集训现场、座谈交流座谈等。通过学习交流考察,更加了解兄弟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理念、严谨的科学管理、执着的创新开拓精神以及如何通过世界大赛项目训练基地,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与他们相比,使我更加清晰看到了我们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必须动真格,出实招,打造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特色、新动力。
一、体会
常州和苏州技师院校是省内的先进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校企合作、改革创新、制度考核、师资队伍、胆识实招上都有自已独特的管理模式。在顶层设计上,办学方向明确、创建目标清晰,教职工岗位职责到位。按学院要求,大家上下齐心,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持续改进的管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到位、政令畅通;在教学管理上,一体化课程改革、校企的融合随处可见。骄人的大赛成绩和世界大赛项目训练基地,更是突显出教学的高质量和生源的高数量,形成了全方位的良性循环;在学生教育上,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已成为学生素养提升不可缺少的内容,处处可见让学生出彩现实可感,争当世界冠军的良好氛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担当、教改教研、继续教育、产教融合、遵守制度、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日常管理上,一切按制度考核,按规矩办事,考核全面量化,以数据说话,形成了民主、科学、公开、井然有序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外办学、特色办学上,二家技师学院各有特色,特色专业的设置符合区域需求,已成为二所院校对外招生宣传的品牌专业。苏州技师学院的玉雕和缂丝两个特色班,引入大师,形成开放性实训,师傅带徒、技艺传授及师生设计、制作、实习和交流。为民族留技承艺,为苏作传承精髓,为学院传统工艺文化建设,专业特色的传承放大,更加体现出学院与苏州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对接和打造“中国工艺之都”的学院特色品牌,为技师学院的特色发展、产教融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另外,在后勤服务上,每到一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卫生干净,处处能体现出校训精神和优秀教师代表的宣传、学生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办学特色华章卓著、文明规范的细节,精细化的管理到处可见,这样的超前意识、办学思路、办学环境、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更加贴近了市场、贴近了企业、贴近了家长对“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认可,真正把办学融入了社会,把教学过程真正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把技能人才也是人才融入到家长的心中。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感觉到兄弟学院无论在办学的理念、专业的特色风格、育人环境的氛围 、制度规矩的执行、岗位人员的考核、课程教学的改革、校企的融合、骄人大赛的成绩、国际合作的交流和改革创新等举措上,都结合了区域发展目标和学院自我办学特点,有目标、有方案、有措施、有量化,形成了教职员工上下齐心、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奋力追赶、不断完美的“工匠精神”和办学特色风格。
二、思考和借鉴
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创新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技工教育新型学徒制办学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思维、顺应形势、校企融合、优化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南通发展环境,适合自身的内涵发展之路,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促进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1、静心查找存在的不足,找准办学目标和方向
学习考察的二所院校,办学理念超前,制度管理科学,考核到位,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积极向上,齐心协力、勇攀高峰的校风。我们要认真借鉴兄弟院校做法,以人为本,发挥干部引领和教师的主人翁作用;专业的特色要鲜明,要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要以高目标、高质量办好技工教育和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要以世界技能大赛和各类大赛及公共实训基地为契机,强化教学质量、技能水平提升,推动学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要以高水平高质量要求,做好创建省、全国技师学院各项申报工作,并不断持续完善改进,促进学院全面提升。应该清醒看到,省内前有苏南标兵,后有苏北追兵,我们如何发展?一定要静心思考查找所存在的不足,立足自身条件,明确办学目标方向,要以抓铁留痕的态度,动真格出实招手段,全面创新改革。要以南通区域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为主线,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校企化发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建设培养好高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品牌教师队伍,打造南通技工教育品牌。
2、静心谋划内涵建设,务实办好符合产业发展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工教育由规模向内涵发展,这已成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考察的二院校,都将内涵建设作为院校工作的基础,“谋全局、抓根本、统思想”是他们上下齐心、取得成绩的试金石。我们要下狠心,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上动真格,以制度、规矩管人、管事,以各类大赛集训为引导,抓教学质量的量化考核,充实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教学与大赛紧密联系一起,要发挥技工集团作用,尽快建立了新型学徒的办学工厂和招生机制,全面推动了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改革。真正在学院形成了学生积极上进、努力学习、争创比赛选手的氛围。
3、静心雕琢队伍建设,培养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业务精、能力强、懂科研、会教学教师队伍
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院内涵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着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育人者先育人,为师者尤须在德能勤绩谦安方面为人表率。教师更应是新生工匠的德育教育、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传授者、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人。要“立德为先、强能为要、树人为本”,要大力弘扬高度负责、主动作为、精益求精、勇于担当、善抓落实的干部队伍建设,教职工要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岗位工作,近期把创建作为重点工作,要专心专注、精雕细琢、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一茬接着一茬干,强化考核激励,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为教职工营造和谐、成功、幸福、发展的成才环境。使教师成为学院创建和正能量的传播者、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创新改革的先行者,以自我人格魅力和模范行为,来带动学院全面可持续发展,用“工匠精神”锻造优秀新工匠,为创建工作、再创工贸新辉煌而努力。
4、静心营造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摇篮中筑梦出彩
学院要通过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匠心文化的建设,把精神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匠心育人与学院的发展特色、创建结合起来,形成“遵纪、激励、进取、友爱、团结、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精神面貌的体现,反映在素质教育及教学管理的特色上,要将教师精神面貌、学生素质教育始终贯穿到整个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匠心育人之中。(葛小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