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朱慧敏等5人访问德国的报告
关于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朱慧敏等5人访问德国的报告
一、实际出访日期
2018年7月11日至7月22日
二、出访基本情况
此次培训由常州雅堂负责安排,培训地点固定在德国埃尔福特培训中心,该中心所在地比较偏僻,远离大城市,但德方精心准备课程,就工业机械师考试安排了不同领域的培训师,理论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穿插进行,还安排考察了当地的职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培训内容相当充实。全体老师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纪律,没有一位老师缺课,也没有一位老师单独外出活动。上课过程中勤思考、善提问,结合工作实际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开展讨论,实践操作和模拟考试都能按要求完成项目任务,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的优良作风和素质,保证培训高质量、按计划顺利完成。全体参加培训的老师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培训证书,同时得到埃尔福特培训中心的高度赞扬,认为此次参加培训的老师是他们承接的培训班中最优秀的,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主要培训内容和收获
(一)培训内容
1、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行会培训中心、企业和职业学校各自的职责,双元制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优缺点。
2、德国工商业行会考试:标准规则、法律条文、考试执行、评分计算以及总结评估。
3、工业机械师考试学员为理论和实操考试需要进行的准备,备用明细表的正确使用。
4、结合考试真题的深度练习,考试参考书《金属》的使用方法。
5、德国工商业行会工业机械师笔试模拟考试。
6、德国工商业行会工业机械师实践操作模拟考试:车削、铣削、钳工制作组件、组件组装和调整、气动部分功能的实现、技术讨论和模拟打分、总结评估。
(二)培训收获
1、了解了组织机构和配套机制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普通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合同内容一般包括:培训职业、培训计划、培训开始时间和期限、培训企业以外的培训措施、每天固定的培训时间、试用期限、培训津贴的支付及金额、休假的时间、解除合同的先决条件等。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从而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2、学习到先进的职教理念
德国的职业教育直接指向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的目标紧紧瞄准职业能力,所有课程的选择、课程的内容及讲授方式都是围绕着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决定的。近年来在德国职业学校中推广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来源于企业职业岗位的生产领域,其课程结构以职业标准等级和行为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从而构成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序列。
3、见识了有力的教学质量保障
德国教育质量的保证在于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就拿工业机械师考试来说,德国工商协会(IHK)通过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制定职业技能的标准,参与学生的评价,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必须参加德国工商协会(IHK)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拥有职业上岗的资格证,从而确保全德职业教育的质量。
4、感受了高素质的师资培训
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作为所在州政府的公职人员即公务员来对待的,所以教师的地位高、收入高、工作稳定。但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是有严格规定的:理论课教师除规定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外,还必须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和师范训练;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专家。另外,德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一个特点是兼职教师数量很大,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一是可以节约经费开支。二是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授课,可将最新发展技术教给学生。三是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专职教师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四、对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现了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反映出标准化指导目标清晰,宏观政策主导等优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管理、行业协会参与、行业协会制定标准、企业主体参与等方式,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被企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德国的“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源,国情不一样,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实现。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人才职业精神的培养、质量体系的建设、公平公正的评价,注重职业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值得我们学习。
(二)密切联系企业,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其实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企业的参与会大大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我校的办学模式其实是非常符合现在职业教育所提的校企合作模式的,但鉴于目前的情况,必须克服困难,紧紧抓住学生顶岗实习环节,建立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实施,与企业建立合作与信任,共同构建专业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参与办学的制度,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责、权、利,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推动年轻教师自觉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教师到企业挂职,建立和完善教师下企业的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因为学校有些老师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够,动手能力弱,特别是近几年年轻教师越来越多,现场的设备、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只有走进企业,加强培训和实践,才能真正肩负起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四)积极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通过模拟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每一个学习领域是通过综合活动完成一个项目,该项目通常来源于实际工作中一个综合的任务,通过对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来,让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掌握完成项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校应当积极与企业沟通,结合专业课程开发适合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并合理构建学习领域,通过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将来到企业后,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廉政承诺、外事纪律和文明出行情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出发前召开专题会议,两位校领导分别就出行安全、纪律、学习、文明出行等方面提出要求。全体参训教师在学院签订了《因公出国培训承诺书》并参加了由市外办组织的出国前培训。在外培训期间,全体参训教师严格遵守因公出国(境)培训的各项规定,无假借培训名义变相公款旅游情况;无随意改变出国(境)培训项目的内容、时间、国别和接受国外其它单位的资助和任务等情况,认真执行了经审批的出国(境)培训项目。
2018年7月25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